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習慣的變化,大腸癌的發(fā)病率在逐年增高,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大部分早期結直腸癌可獲得良好預后,5年生存率超過90%,部分可通過內鏡微創(chuàng)治療獲得根治。但是目前我國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較低,因此,逐步普及大腸癌篩查是提高早期診斷率、降低大腸癌相關死亡率的重要手段。2019年4月,上海市抗癌協(xié)會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(yī)院推出2019版《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》,其中包括大腸癌。
高危對象
1.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的人群;
2.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;
3.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;
4.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;
5.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;
6.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?。‵AP)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(HNPCC)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;
7.45歲以上無癥狀人群。
注: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(xù)兩周以上:大便習慣改變(便秘、腹瀉等);大便形狀改變(大便變細);大便性質改變(便血、粘液便等);腹部固定部位疼痛。
篩查建議
1.40歲以上有癥狀高危對象,經兩周對癥治療癥狀沒有緩解者,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、大便隱血試驗(FOBT)檢查,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,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,建議作胃鏡檢查,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。
2.40歲以上無癥狀高危對象,每年接受一次FOBT檢查,如隱血試驗陽性,則進一步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。如FOBT檢查連續(xù)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,但不應超過3年。
3.年齡大于20歲的FAP和HNPCC家族成員,當家族中先發(fā)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,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,陽性者每1-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。如基因突變檢測陰性,則按照40歲以上個體進行篩查。
4.45-75歲無癥狀篩檢對象,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,每10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。
5.糞便或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篩查,糞便標本的證據更為充分,但由于價格較為昂貴,限制了其應用。
預防建議
1.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(fā)生,堅持體育鍛煉,避免肥胖;
2.健康膳食,增加粗纖維、新鮮水果攝入,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;
3.非甾體類消炎鎮(zhèn)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,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,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(fā)生的風險,具體使用須咨詢醫(yī)生;
4.戒煙,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。
糞便隱血是早期結直腸癌的癥狀之一,且糞便采樣方便、無創(chuàng)、操作簡單、安全可靠,可彌補內鏡檢測痛苦、風險大、費用高的不足,因而大便隱血試驗(FOBT)是大腸癌篩查的常用方法,利于結直腸癌的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和早治療。愛威自主研發(fā)的糞便隱血檢測卡操作簡便,檢測迅速,5-10分鐘即可判讀結果,檢測結果準確可靠,既可與AVE-56系列全自動糞便分析儀配套使用,又可用于家庭和各級醫(yī)療單位手工操作,希望每一個人都重視健康,科學合理的做好大腸癌早期篩查與預防。